一.我国燃气灶零部件行业已经跨进了成熟期的门槛
我国的燃气灶零部件和整机的产业细分大概于上个世纪90年代就完成了。这是以控制器(旋塞阀总成)、燃烧器、脉冲点火器和面板等关键零部件的专业制造厂商的涌现为标志的。再经过本世纪第一个10年的发展,零部件行业度过了成长期,开始迈进了成熟期的门槛,并且形成了珠三角和长三角两大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初步完成了中低档燃气灶产品的普及,但高、中、低不同档次产品的市场区域分布的差异性和销售数量的差异性都还非常明显。作为处于从属地位的零部件产业来说,受整机产业格局的影响非常大,同时也受到上游产业如原材料和五金件加工等供应商的挤压,属于夹缝中求生存的状态。行业内部也是鱼龙混杂,通过合格供应商认证的企业数量远小于总体从业企业数量。但未来的机会属于能把握趋势并主动进行能力提升和战略布局的企业。
根据产业经济学的产业生命周期几种主要的和辅助的划分标准判断,我国燃气灶零部件行业具备成熟期的以下主要特征:
1.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开始迅速下降但还处在较高水平
产业生命周期的曲线一般是按照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这一时间序列数据描绘的,燃气灶零部件产业市场销售总额增加值的增长速度近几年已经开始下降,但还处于20%左右的较高水平。这一水平最高时期在2000年前后曾达40%多,主要几种零部件的龙头企业近十多年的增长过程都接近这一轨迹。这是由于整个市场规模变大即基数变大和市场空白基本得到填补、首次购买行为减少等原因造成的。但是满足低端需求的劣质产品的淘汰更新比较快,同时高端需求发展也较快,因此增长速度的水平仍然比较高。2.品牌集中度从最低点快速提高
品牌集中度是规模较大的几家领先企业的销售额总和占整个行业的市场销售额的比例。这一比例在产业形成期由于从业商家较少而可能比较高;但随着进入成长期大量企业跟进,销售额就会变得分散,这一比例会随着竞争的加剧而降至一个低点。但经过竞争与洗牌,规模企业脱颖而出,形成了强大的品牌优势,随着行业规范加强和消费品质要求的提高,下游产业迅速淘汰劣质供应而把采购集中转向了品牌企业,处于中游的零部件行业中的品牌企业市场份额自然就被扩大了。2000年以后房地产与装修行业的发展对高档灶具零部件行业的带动,和2008年增加具有强制熄火保护和较大热值等条款的国家标准的修订和出台对于控制器、熄火保护装置和燃烧器等高品质零部件销售的刺激,都是产业从成长期过渡到成熟期时才会发生的情况。2000年前后,我国的燃气灶零部件行业中,控制器与熄火保护装置、燃烧器、脉冲点火器和面板等5种重要零部件的品牌集中度都不到20%,到2009年却都超过了30%,最高的已达到40%。
3.相对利润率从最高处开始下降但利润率水平仍然较高
在前几年白色家电与黑色家电都进入血拼时代时,厨房电器的行业利润率却曾经以50%左右的高利空间成为了行业的黑马,燃气灶及其零部件行业也都保持了较高的利润率水平。但近年来由于很多大家电企业和其他行业的企业纷纷进入使市场竞争激烈化,同时世界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灶具零部件行业毛利水平开始下降,基本上已经降到了20%,具有品牌优势的企业毛利水平可能还有30%左右。相对其他成熟的制造业利润水平而言,这还是比较高的。
4.产业组织结构为大中小企业并存的垄断竞争格局
主要的几种燃气灶零部件行业都形成了规模较大、品牌知名度较高、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大企业,如控制器行业中的新涛、博顿、华帝、祥丰、明科等,燃烧器行业的合胜、飞亚、祥基、广凌、寅寅等,脉冲点火器行业的百威、华美骏达等,熄火保护装置行业的三国、侨亨、百威等。但是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仍然并存,市场竞争关系是垄断竞争的状态,即在不同产品档次和市场区域形成了垄断,但仍然存在大企业之间、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之间的竞争。下游厂商的供应商队伍序列比较稳定,大多为大型品牌供应商一家,中小型供应商两到三家。
二.我国燃气灶零部件行业存在的问题
1.品牌集中度还不符合理想的产业资源效益模式的要求
我国燃气灶零部件产业的品牌厂商都已经形成,但和理想的产业资源效益模式以及世界发达地区相比,企业规模还比较小,与整机厂商的配套大多数局限在本地,市场区域界限还没有彻底打破,行业品牌集中度还不够高。据统计,欧洲市场萨巴夫、考普瑞西等4家巨头厂商的产销量合计占欧洲各种灶具零部件细分行业产销总量的比例都超过70%,欧洲灶具零部件行业中小企业基本上消失了。从企业规模来看,萨巴夫和考普瑞西控制器的年产销量大约在1500万套至2000万套之间,而我国几家品牌控制器企业的年产销量最多1000万套。从市场需求的基数来看,我国品牌企业的规模应该远远大于欧洲品牌企业的规模。 « 1 2 3 »
本文地址:http://www.dgranshaoji.com/news-313.html